close

html模版讓我們生活更幸福
西杭社區

民生工程讓我體會到瞭“傢”的溫馨

我叫楊純本,今年76歲,是煙墩街道西杭社區的居民。3年前,從外地搬來與子女一起居住。我愛好廣泛,常年參加老年大學,喜歡繪畫、攝影、旅遊等文化活動。我剛來到濱湖,非常的不習慣,找不到地方去,找不到朋友玩,雖然濱湖周邊的風景很美,但是我經常感到寂寞、孤獨。我隻能每次一大早出門,轉幾趟車,跑到市裡去參加繪畫等活動,感覺不方便,“玩”的也不夠盡興。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社區工作人員說,現在有一項民生工程即公共文化場館要對外開放瞭,聽說是一項民生工程!為此,社區還把社區的辦公用房都讓出來瞭,遵循“辦公最小化,活動最大化”的原則,開辟瞭舞蹈室、閱覽室、繪畫室、多功能學習廳等場館,裡面所有的項目對居民都是免費的哦!這可把我樂壞瞭。我把這個好消息打電話告訴瞭我在市裡的畫友們。他們聽瞭也很高興,還打趣的說,以後要到我這裡一起畫畫。

2016年,我除瞭繪畫,還在社區文化場館裡上瞭社區的舉辦的攝影課,不僅學到瞭攝影知識,還結識一幫住在附近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外出拍照。除瞭繪畫,我又多瞭一個愛好瞭,這個極大的豐富瞭我的業務生活,心情變的更加愉悅。為瞭感謝社區,幫助更多的人,我還把我的繪畫用書,捐給瞭社區圖書館,希望能夠讓我的“鄰居們”也變的和我一樣開心!

我除瞭在社區文化場館,參加各種文化活動,還跟著其他居民在社居委的組織下,參觀瞭渡江戰役紀念館、名人館,現場解說員的介紹,讓我更加瞭解歷史。這些場館離我居住的地方比較近,我以後又多瞭一個好去處瞭。公共文化場館開放,這個民生工程太好瞭,不僅豐富瞭我的文化生活,讓我找到瞭朋友,不再感到孤獨、寂寞,體會到瞭“傢”的溫馨,還提高瞭我生活的幸福指數,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楊純本口述鄧娟娟整理)

汽車音響喇叭改裝蕪湖東路社區

改裝汽車音響“民生工程”為我的夢想插上翅膀

我叫小浩(化名),今年17歲,居住在包公街道蕪湖東路社區,去年我考上瞭合肥市第八中學,雖然距離錄取已經過去瞭大半年時間,我仍然記得得到錄取消息的那天,爸爸媽媽都激動地留下瞭淚水。我深知對於我們這個“特殊”的傢庭來說,這樣的喜悅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17年前,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傢庭,我的出生也曾給父母親人帶來短暫的歡喜,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我跟別的健康孩子不一樣——我患有先天性腦癱,影響到瞭我的整個右半邊肢體。唯一令父母慶幸的是,腦癱並沒有影響到我的智力,雖然晚瞭兩年,但我還是像正常孩子一樣順利地入學接受教育。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下崗瞭,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瞭爸爸一個人身上,但爸爸媽媽卻安慰我,這樣媽媽就能一心放在照顧我的學習生活上瞭。社區殘聯工作人員李阿姨得知瞭我們傢裡的情況後,積極地幫我申請各項救助,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就享受瞭政府付費提供的矯正手術。逢年過節,李阿姨都會來到傢裡慰問,盡力為我們提供幫助。

2010年,爸爸查出患上瞭尿毒癥,傢裡的頂梁柱塌瞭,媽媽一下子就崩潰瞭,從那以後,爸爸總是去醫院做透析,本就不富裕的傢庭雪上加霜,社區工作人員又來到我們傢,幫助我們申請瞭低保,靠著父親微薄的工資和低保,這麼些年,傢裡也順利熬過來瞭。2016年民生工程項目之一“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剛公佈,社區殘聯的李阿姨第一時間就幫我申請瞭,今年的傢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資助,她也及時的將我的情況上報申請,每月60元的護理補貼和每年1000元的資助金雖然不多,但也給我的傢庭解決瞭實際困難。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雖然一開始就比別人多瞭很多磨難與苦痛,但是有“民生工程”的一路幫扶,給我插上瞭夢想的翅膀。還有2年多我就要參加高考瞭,我會一如既往地認真學習,不放棄對生活的渴望和對理想的追求。我堅信,我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實現我人生的夢想!

(小浩(化名)口述陳蓉整理)

施河社區

民生工程讓我晚年幸福

我叫聖大福,今年65歲,是駱崗街道施河社區分散五保戶,傢中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因我孤身一人,自倆弟弟成傢後,我就一直和父母共同生活。

我父親患有心臟病,多年來飽受痛苦,2016年4月突然病情加重,自去醫院住院治療後,回傢一直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需要吃藥,病情極不穩定,隨時都有危險。在父親住院期間,我們哥仨在病床前寸步不離,希望他能快點好起來,然而望著一大筆治療費,我們一籌莫展。施河社區民生工程工作人員瞭解情況後,針對我傢的情況,一方面安排人員與我們聯系,告訴我們民生工程相關政策——安徽省民生工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及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扣除的相關報銷後,父親住院治療隻需自付2萬元,大大的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根據民生工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關內容,主動幫助我傢聯系駱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王醫生作為我們的傢庭醫生,定期免費上門給我父親檢查病情,並根據我父親病情詳細說明一些日常註意事項,給予我和母親在照顧父親時的指導。2016年11月13日,記得是一個星期天,大約是晚上9點多,我發覺父親病情加重就給王醫生打電話,王醫生接到電話後二話沒說就趕到我傢,在他的精心治療下,我父親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才算度過瞭危險。

2017年2月份,我的父親終因病情嚴重去世,如今我和母親在一起生活。我母親現在每月享受551元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加上我屬於原來的農村五保對象轉“城市三無”每月多享受的2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每月享受110元的安徽省民生工程項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我和母親的基本生活可以保障。春節期間,施河社區還送來米、油、食品等生活用品及慰問金,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區大傢庭的溫暖和幸福。

說起民生工程我仍有一肚子的話要說,感謝這一系列民生工程政策給我和我的傢庭帶來的幫助,讓我晚年能夠幸福地生活!

(聖大福口述劉勝汽車音響喇叭安裝雷唐晨整理)

軍區社區

民生工程讓殘疾兒童看到希望

我是朵朵(化名)的母親李梅(化名),傢住包公街道軍區社區。2010年我們傢的小公主出生瞭,全傢人都很欣喜。可是好景不長,漸漸地我們發現朵朵(化名)和同齡的孩子差異愈來愈明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我們帶著孩子輾轉於各大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孤獨癥,讓我們一傢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一傢人陷入巨大的愁苦焦慮中。後來,街道殘聯和社區入戶時得知我傢的情況,建議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康復機構進行治療,社區的工作人員積極幫助我們傢朵朵(化名)申報瞭惠殘民生工程殘疾兒童康復項目。

每一個殘疾兒童的背後,都有無數辛酸的故事。我們作父母的不僅精神壓力大,而且還要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自從孩子生病以來,我把工作也辭瞭,全身心的來照顧朵朵,我很感謝包河區殘聯、包公街道殘聯幫助我們殘疾兒童傢庭,不僅給我們傢庭緩解瞭經濟壓力,更是幫我們解決瞭孩子的康復和教育的問題,在我們無助之時給我們有力的幫助,讓我們這個陰霾的傢庭也漸漸看到瞭希望和未來。

花英



A786D2DF914F98DE
arrow
arrow

    tcj56xb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